石之瑜教授专题讲座全球南方与中国——儒家观点成功举办


2025326日,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华体网页版主办的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前沿讲座第103讲在同济大学四平校区北楼413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教育部长江讲席学者、同济大学全球南方研究中心主任石之瑜教授主讲,主题为“全球南方与中国——儒家观点”。本次讲座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华体网页版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华体网页版教师和研究生、同济大学20余个专业的本科生12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门院长深入介绍了“全球南方”概念的来源、演变过程、大国博弈与影响,为师生们更深入听取石老师讲解做了精彩铺垫。

石之瑜教授首先围绕全球南方的概念与主体性问题,从“全球南方的‘全球性’从何而来?它是如何被塑造的?全球南方又怎么看中国?”等问题切入,指出全球南方的崛起与中国的崛起同步,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相异之处,在这两个崛起话语的对比中,儒家思想呼之欲出。

首先,石之瑜教授对全球南方的被动形成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冷战结束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后全球南方被动塑造的发展历程。石教授指出,冷战的终结似乎让许多国家获得了某种战略自主性,即“做自己”的机会。然而,这种“做自己”的过程却充满了混乱和暴力。上世纪90年代,世界各地爆发了种族冲突、内战和国家分裂,这些冲突的背后,往往与殖民时代遗留的领土划分、族群矛盾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有关。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在冷战胜利后,开始以“道德超强”的姿态介入全球事务。它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自由民主制度和规则导向的国际秩序,并试图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全球南方。然而,这种干预主义并未真正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反而让它们陷入更深的依赖和动荡。因而全球南方的“全球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欧洲的干预被动塑造的——它们被统一归类为“需要被改造的对象”,从而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共同的命运感。

由此,石教授进一步说明了全球南方共情与团结的形成。他认为,尽管全球南方国家在语言、宗教、经济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但它们在面对外部干预时,逐渐形成了一种共情和互助的倾向。这种情感并非源于某种强制性的意识形态,而是因为它们在相似的压力下产生了共鸣。这种共情可以被称为“团结”(solidarity),但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联盟,而更像是一种自发的、基于共同处境的互助意愿。

之瑜教授对儒家视角下的全球南方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人民即生产力与生养育力。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看,全球南方的核心在于“人民”,而人民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生养育力”。儒家强调“民为邦本”,认为国家的稳定依赖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如果统治者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政权就会失去合法性。石之瑜教授认为,这一观点与全球南方的现实高度契合。许多南方国家之所以陷入动荡,正是因为殖民主义和外部干预破坏了它们的生产关系和生养秩序。因此,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恢复稳定的关键,不是强行推广某种政治制度,而是重建其生产力和生养育力。

石教授进一步谈到,全球南方的主体性并非源于某种统一的意识形态,而是体现在对殖民主义和外部干预的抵抗中。然而,全球南方也容易被挑拨离间。殖民宗主国往往不会直接在国家间制造矛盾,而是通过干预内政来削弱南方国家的凝聚力。因此,全球南方的团结仍然脆弱,需要更坚实的共同基础。

基于当前全球南方的现状与面临问题,石之瑜教授提出了儒家视角下全球南方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指出,全球南方的未来不仅在于自身的抗争,也在于如何让曾经的殖民宗主国认识到自身的“寄生性”,并逐步转变为“供养者”。儒家思想强调“天下”观念,认为所有人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谁可以完全脱离他人而生存。因此,理想的状态是让发达国家意识到,它们的高福利生活依赖于全球南方的劳动力和资源,从而促使它们以更公平的方式参与全球治理。这一过程并非对抗,而是通过道德教化(如儒家对君王的规训)和实际合作(如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实现。

在交流互动环节,同济师生积极踊跃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石之瑜教授就全球南方动员方式、生养育力与科技发展、欧美国家对儒家视角下全球南方发展的立场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流。各类观点相互碰撞,摩擦出思维的火花,石教授为同学们一一耐心解答,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整个交流互动环节,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全球南方发展的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石之瑜教授最后总结道,全球南方并非一个固定的地理或政治实体,而是一个动态的、基于共同经历和情感联系的概念。它的崛起既是被动的(受外部干预影响),也有主动的抵抗(如不合作运动)。儒家思想提供了一种理解全球南方的视角,强调人民的生产关系和生养关系的重要性。未来,全球南方的发展需要更务实的合作,而非意识形态的强加。

讲座的最后,门洪华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对石之瑜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门教授认为,石教授的讲座内容既深刻又富有感染力,将儒家的理想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赋予了“天下情怀”磅礴的气势。他指出,如果中国能够立足发展中大国,积极担当全球南方的引领者,尤其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思想理念,推动全球对“仁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这才是值得追求的理想世界。门院长表达了对石教授凭借长期深耕的研究经验及国际影响力为同济大学的文科学术发展、政治学及国际问题研究提供更多贡献的期待。门院长期望同济师生能够有更多机会聆听石教授的精彩讲座,在学术交流中获得启发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