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2019年12月7日,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华体网页版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青年学者论坛暨“中国、塑造型大国及转变中的世界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法国、印度、澳大利亚、英国等地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名战略研究青年学者相聚同济。本届论坛力求探讨塑造21世纪国际秩序的核心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何以成为塑造型国家,进而剖析这些国家如何制定和实施其战略,以及它们的国际战略对塑造未来的世界秩序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会议主题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从比较的视角,如何看待世界秩序的塑造型国家的基本特征以及理论与战略意义;二是上述世界秩序的塑造型国家各自的战略发展方向;三是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互动以及中国与相关国家如何共同影响世界秩序。
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华体网页版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吕培明教授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各国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吕培明副校长全面深入介绍了同济大学,指出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聚焦战略研究,成果卓著,国政学院国内外声誉冉冉上升。他强调,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中国对世界不是一个威胁”,如何让国内外学界接受这一观点还需努力,期望这次会议能够深入讨论,达成共识。
吕副校长致辞
本次论坛包含四个单元的主题报告:塑造型国家的理论、战略与比较;西方塑造型国家与未来世界秩序;新兴塑造型国家与未来世界秩序;中国与塑造型国家的互动及世界秩序的变迁。
第一单元主题报告由同济大学华体网页版副院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华体网页版院长门洪华教授首先发表了以“中国的世界理想及其实现维度”为题的专题发言。门洪华教授的发言聚焦四个方面的问题:大国崛起与世界理想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世界理想,它的实现维度是什么;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新世界理想的形成,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一直探讨未来走向是什么;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构建,路径选择是什么。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宋伟教授做了题为“美国塑造贸易秩序:司法化与去司法化”的发言,宋伟教授提出有两个思路可以在国际贸易领域建造一个秩序来处理问题,第一种思路是通过外交途径,成员国驱动的方式通过政治谈判,贸易协定的方式来协调各国的经济利益。第二种方式是司法化,建立具有专业高度自助行的国际仲裁机构处理贸易问题。宋伟教授对这两个思路做出了具体阐述,并重点分析了司法化思路特别是WTO的的争端解决机制。最后,宋伟老师还针对分析的内容做出了三个方面的反思。
来自日本的教授玉置敦彦(Nobuhiko Tamaki)做出了题为“十字路口的日本:美国、中国和亚太地区变化中的国际秩序”“的发言,他提出日本当前非常重视安全问题,日本的外交也做出了调整——从更多被动走向主动,他同时结合最新的时政分析了中日当前的外交关系,为会议增添新的思想火花。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刘丰教授提交了题为“联合阵线构建与国际秩序转型”的书面发言,其核心观点是联合阵线的构建和维持在国际秩序的变迁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秩序的建立通常是一个获胜的联合集体所努力的结果,联合集体在秩序的蛋糕分配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也承担维持秩序稳定性和持久性的核心作用。刘丰教授的研究表明,当前国际秩序的松动,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国和中国正在各自形成相应的联合阵线所造成的,中美战略竞争不再仅仅是两个大国之间实力竞争,更是争夺朋友和伙伴的竞争,这使得对联合阵线的探讨和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在第一单元主题发言结束后,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助理教授郎荣吉(Rajiv Ranjan)从研究视角的选择、国际秩序规则的内涵界定、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信等角度做了点评发言。与会学者对上述主题发言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第二单元主题报告“西方塑造型国家与未来世界秩序”由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曾敬涵主持。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蒲晓宇首先发表了主题为“再定位: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信号释放”的演讲,蒲晓宇用一种“再定位”来描述美国通过地位信号释放来确认自身的国家地位和角色。通过运用“地位信号释放”的概念,他详细地讨论了美国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对外政策当中存在的相关变化及延续性。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院研究员尼古拉•卡萨里尼(Nicola Casarini)做了题为“意大利介于欧洲-大西洋联盟和中国之间的对外政策:塑造一个新的东西方缓和”?“的发言,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考量的角度分享了关于“意大利的外交角色”的话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讲师皮查蒙•约范同(PichamonYeophantong)做了题为“亚太地区的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对抗战略”的发言,分享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以及澳大利亚的反应在该地区产生的作用。他认为尽管澳大利亚在应对中国崛起问题上面临很多负面的评价,但它依然在努力提升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对于澳大利亚来说,问题在于怎样更好地利用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获得其自身更大的影响力。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学术院副院长舒旻副教授做出了题为“日本及其对东亚地区贸易协议的推动”的发言,从当下的形势出发分析了日本在贸易上面临各种挑战时应如何自处和反应,释放出在贸易等方面日本是“保守的中间国”的信号。
随后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及全球中国研究助理教授何諳銳(Eric Hundman)和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比利时卢文大学居里研究员玛莉亚•阿德莉•卡莱(Maria Adele Carrai)先后发表了精彩的评论。其他学者围绕美国、欧盟、日本等西方国家在塑造未来国际秩序的能力和战略等方面提出问题或参与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会议第三单元主题为“新兴塑造型国家与未来世界秩序”,由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蒲晓宇主持。俄罗斯圣彼得堡州立大学教授雅娜·莱克斯宇蒂娜(Yana Leksyutina)首先发表了题为“俄中关系:进入新时代?”的专题发言,分享了她对中俄战略关系的看法。她认为,中俄两国在过去几年中签订了许多军事国防、经济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协议,中俄两国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即将迈入一个战略合作的全新时代。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政治学曾敬涵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认为,金砖国家机制没有办法塑造全球秩序。现今国际秩序是由美国霸权所主导,金砖五国没有意愿颠覆现行的国际秩序,同时金砖五国内部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蓝图、连贯一致的机制和一致性的秩序。曾敬涵认为,金砖五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是由利益来驱动,而不是由国际领导力来驱动。
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研究员普拉默德·杰斯威(PramodJaiswai)在主题发言中分析了印度在重塑世界秩序过程所担负的角色。他认为,印度在国防方面是第四大国,经济方面排名第七,软实力也不容小觑。印度在太空探索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发展了与中国、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战略协调,印度在国际秩序中的角色不容忽视。
同济大学华体网页版院长助理、国际关系系主任钟振明在专题发言中认为,基于历史经验,理论理解以及基于现实政策的考虑,中国抛弃了结盟的政策并逐渐形成了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网络的政策。不过,中国构建伙伴关系网络的政策也存在着合作重点大都停留在低政治阶段,伙伴关系的战略定位不明晰,受限于美国构建的亚太同盟体系等问题。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院研究员尼古拉·卡萨里尼(Nicola Casarini)和同济大学华体网页版副院长郑春荣教授分别对第三单元的主题发言做了精彩的点评。他们认为,四个学者从中俄关系、金砖五国、印度在世界上的角色与中国的外交政策等不同角度,探索了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之外,我们是否可能建立一种可行的世界新体系。其他参会学者也同主题发言人就中俄关系、金砖五国和未来世界秩序、世界新秩序中的印度的角色、中国的联盟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第四单元主题为“中国与塑造型国家的互动及世界秩序的变迁”,由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学术院副院长舒旻主持。该单元的讨论议题是。发言者依次为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及全球中国研究助理教授何諳鋭(Eric Hundman)、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林民旺、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助理教授郎荣吉(Rajiv Ranjan)、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比利时卢文大学居里研究员玛莉亚·阿黛尔·卡莱(Maria Adele Carrai)。
上海纽约大学的何諳鋭认为,仅从中国对外政策表现中的软手段、硬手段的角度去解释中国在全球的影响是不够的,本土主义冲动与新通讯技术的相互作用为大国影响力提供了新的契机,对中国崛起的过分紧张可能就是因为在大国影响力运作中缺乏这些手段而产生的后果。
复旦大学的林民旺认为,近年来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的关系对欧亚大陆未来的秩序有着深刻的影响。2014年开始,中俄关系持续增强,然而由于印度莫迪政府对政策中对中国的对抗,在持续73天的洞朗对峙后,中印关系降至冷战后的冰点。
上海大学的朗荣吉认为,对于世界新秩序,中印虽然有着不同的路径,但却有着共同的理想。印度希望对现有国际机构和机制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而中国则希望在现有秩序之外建立更多新的国际机构或机制作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路径,但是中印双方都希望维护自己的主权独立和实现经济发展,都认为现有的国际秩序和机制改革是必要的,双方未来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空间。
哈佛大学的玛莉亚·阿黛尔·卡莱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影响,玛丽亚认为,中国主要通过经济手段,为中东欧国家提供了很多支持,但欧洲不应该过分夸大中国威胁论,欧洲应该正视中国的行动,依然同中国保持互动,并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倡议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日本中央大学法学部副教授玉置敦彦(Nobuhiko Tamaki)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州立大学教授雅娜·莱克斯宇蒂娜(Yana Leksyutina)分别对本单元的主题发言进行了点评,四位专家随后做了回应,并与其他与会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闭幕式环节由同济大学华体网页版院长助理、国际关系系主任钟振明主持。同济大学华体网页版副院长郑春荣教授对本次全球青年学者论坛首先进行总结。郑春荣教授认为,本次全球青年学者论坛是一次各种思想激荡的盛宴,各位参会的青年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理解转变中的世界秩序,并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应对策略。郑春荣指出,构建一个合作共赢的全球秩序,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
门洪华院长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认为,各位与会的青年学者们对会议的主题进行了集中而深入的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内继续对今天讨论的成果进行修改和完善。门洪华院长感谢会议工作团队的付出,认为会议的成功举办与每一位参与者密不可分,最后,门院长表示特别感谢各位与会的青年学者,欢迎大家以后经常来同济大学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