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2017年11月13日,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华体网页版联合主办的同济大学“中国与世界”名家系列讲座第二十讲在同济大学中德大楼成功举办。兰州大学原副校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上海合作组织教育专家杨恕教授为同济大学华体网页版师生带来了题为《全球反恐形势评估》的精彩讲座。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华体网页版院长兼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门洪华院长代表同济大学华体网页版全体师生对杨恕教授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门院长指出,杨恕教授是国内反恐问题、俄罗斯中亚问题、中东问题等方面的专家,其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均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发表了百余篇核心期刊论文,并主持了20多项国家及部委的项目。门院长代表学院全体师生感谢杨教授的莅临,并预祝演讲圆满成功。
杨恕教授在感谢门院长的邀请和与会师生的欢迎,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以及我国的反恐形势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杨恕教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以及我国反恐形势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解读,并借助详实的数据、严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多媒体素材,让师生对全球反恐形势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
首先,杨恕教授介绍了全球反恐的现状。随着伊斯兰国的出现,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发生的强度和频度都在增加,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增长。一方面,造成越来越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给国家、人群和社会之间带来更多的不信任、对立和对抗。恐怖主义使多元世界更加复杂,使世界更加无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杨恕教授认为,恐怖主义活动造成的文化层面分歧是更值得关注的。
杨恕教授指出,当前恐怖组织的活动范围已由“跨国”“跨地区”向“跨文化地域”转变。在“9·11恐怖袭击”之前,中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活动范围是跨国的,俄罗斯“车臣”的活动范围则属于跨地区的。当下“跨文化地域”能更好的诠释活动范围的概念,“跨文化地域”主要是指一个国家集团向更大的地域扩张,最典型的是中东恐怖势力向欧洲的扩散,以及其他地域的人员聚集至中东。在组织表现上,恐怖组织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两极化倾向,权力高度集中的似国家“伊斯兰国”和“独狼式”个体并存。杨恕教授强调,恐怖组织战略目标中的反西方倾向更加明显,攻击重点由美国转向欧洲。恐怖组织意识形态中攻击不同宗教和教派的目标更加明显,排他性更加突出,排斥和消灭异教徒的意识是历史上最强的。与此同时,恐怖组织的理论建构能力和技术水平均有所提高,“建国”意识不断增强,且”建国”的范围是跨国、甚至是跨区域的。杨恕教授指出,难民成为恐怖分子跨过流动的重要掩护,回流人员的识别难以实现。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并大量占有各类资源,吸引了大量青年技术人才。
杨恕教授对当前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杨恕教授认为国际恐怖组织逐渐将“哈里发”理念体系化并予以实践,对当前国际秩序提出挑战。国际恐怖组织的规模日益壮大,使反恐合作的难度加大,同时对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国际恐怖组织的排他性日益显著,对正常的宗教、教派关系产生强烈冲击。战争可以结束,但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国际恐怖组织的极端性不断增强,引发和加剧了族群矛盾,其行动效力及跨过流动,增加了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国际恐怖组织的活动范围及影响不断扩大,使国际反恐成本提高。
最后,杨恕教授对当前我国的反恐形势进行了解读,并指出我国恐怖活动是分裂主义的工具,其思想来源于分裂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民族极端主义、尤以伊斯兰极端主义为甚。恐怖主义威胁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近年来,我国恐怖活动有所遏制,但由于国际恐怖活动日趋猖獗,去极端化工作的效果有限,反分裂的意识形态斗争依然严峻,族群关系没有根本改善,因此大规模恐怖活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后,活动进入互动环节。杨恕教授详细全面地回答了与会青年学子的几问题。关于中国社会各界对新疆稳定发展的包容性问题,杨恕教授认为这种出于社会安全考虑的管制措施所造成的“不包容”现象是难以避免的,在无法准确识别恐怖分子的情况下,尽管严密的检查措施给少数民族群众带来了不方便,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如何改善这种现状仍然需要思考与讨论。
在活动的最后,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华体网页版院长兼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院长进行了总结。门院长指出,罗斯福曾讲四大自由,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由就是是免于恐惧的自由,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而不安全是人类最大的恐惧,恐怖主义的影响也在于此。恐怖主义可能不在我们身边,然而我们心中都有对它的恐惧。恐怖主义可能不在我们身边,但是在国际问题研究当中它的价值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我们远在上海享受着中国发展所带来的福利,但是同学们不要忘记,世界仍然笼罩在不安全之下,在一个不安全的世界中国应该怎么办?这也是杨恕教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以及我国的反恐形势的讲解所带来的启示。最后,门洪华院长代表华体网页版全体师生再次感谢杨恕教授给与会师生带来的精彩演讲。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